京東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 85%中小企業亟盼數字化深度轉型
來源: 四川省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日期:2023-03-23 瀏覽:
對話企業家
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今年首次履職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圍繞“培育新型實體企業”“保障新就業群體權益”“加快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建設”帶來了三份提案。這些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內容均有呼應。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月27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一是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據此,曹鵬在提案中建議,可以漸進式推進國產化“真替真用”,推動供應鏈自主可控,加強對“多云多芯多活”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支持。同時,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和整體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
當前,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已經進入深水區。曹鵬給出的“藥方”與其長期洞察產業數字化和國產化替代的實戰經驗密切相關。他認為,在新發展時期,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勢在必行?!?/span>
“所謂供應鏈的韌性是一種抗打擊能力?!辈荠i總結說,高彈性、高可用,在極端情況下的調度和健壯性,是對供應鏈韌性的極大挑戰?!皣a化替代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斷應用中,才能不斷自我迭代、提升性能?!?/span>
全行業“降本增效”趨勢下,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升級需求愈加迫切。曹鵬看到,當前我國數實融合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亟需突破。部分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愿”“不敢”“不會”的困境,數字鴻溝在進一步加大。
“我們調研發現,大量中小企業,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流通行業、服務行業,他們對數字化的訴求非常明確?!辈荠i說,“他們認為數字化對自己的未來成長,有極端重要作用判斷的達到85%以上。但如果讓他們評價自身的數字化水平,基本上在60%以下的企業認為自己剛剛起步,或者還沒有起步?!?/span>
數實融合如何落地?
記者:你在京東工作16年,長期關注“數實融合”的創新發展。對于我國“數實融合”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你有哪些實踐和觀察?哪些問題亟需突破?
曹鵬:當前我國數實融合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亟需突破。
不充分體現在,數字技術尚未全面融入到我國實體經濟的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中,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的價值還未得到充分釋放。
不均衡體現在,產業數字化整體表現出三產優于二產、二產優于一產的特點,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快于產業互聯網,農業數字化轉型較為滯后;部分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愿”“不敢”“不會”的困境,數字鴻溝在進一步加大。
記者:如何培育和發展新型實體企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
曹鵬:新型實體企業技術輻射能力強,可為傳統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效的模式引導,建議鼓勵新型實體企業開放數據、技術等生產要素資源,針對不同行業場景和企業類型設計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提供開發應用性強、見效快的數字化“工具箱”,提升傳統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水平。
記者:政策層面,你有哪些期待?
曹鵬:期待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新型實體企業創新發展。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具有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期待在地方政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中,納入新型實體企業相關內容,推動數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比如,編制新型實體企業統計分類和評級標準,樹立一批標桿企業;針對創新能力強的中小新型實體企業,設立“獨角獸”企業培育庫予以扶持;挖掘、推廣一批數實融合典型案例,為傳統實體企業轉型提供路徑模板;對新型實體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及服務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給予財稅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鼓勵數實融合的專項產品和服務。
記者:當前,降本增效趨勢下,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升級需求愈加迫切。這其中,京東可以發揮哪些作用?如何破解愈加明顯的“數字鴻溝”難題?
曹鵬:我們調研發現,大量中小企業,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流通行業、服務行業,他們對數字化的訴求非常明確,他們認為數字化對自己的未來成長,有極端重要作用判斷的達到85%以上,但是如果讓他們評價自身的數字化水平,基本上在60%以下的企業認為自己剛剛起步,或者還沒有起步,原因有幾個方面,政府談過叫“不敢轉”“不會轉”。
如果仔細去調研,會發現有這么幾個問題阻礙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一是缺乏頂層設計;二是人才、資金上確實有很大的缺陷;第三,需要數字化方案跟中小企業目前的情況契合。比如說,搭一個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的團隊需要時間,然后要做三個月調研,再來三個月實施方案,再過一段時間才見到效果,可能中小企業就接受不了。
供應鏈韌性和安全如何保證?
記者:為什么提升供應鏈基礎設施水平如此重要?
曹鵬:從整體看,供應鏈發展是從生產到消費的國民經濟循環中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紐帶,供應鏈對整個國民經濟循環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和暢通也是國民經濟循環中所必須的。
疫情期間,中國供應鏈體現出了高效與韌性,供應鏈創新與發展對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被認識。這其中,供應鏈基礎設施是供應鏈水平的重要支撐。
記者:據你的親身觀察和實踐,當前我國供應鏈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是怎樣的?
曹鵬:近年來,我國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社會物流成本明顯降低,數智化社會供應鏈與實體經濟在各領域加快融合,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暢通雙循環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國供應鏈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
比如,智能物流及倉儲設施發展滯后,數智化供應鏈能力不高,供應鏈數據流通不暢,國際供應鏈競爭力不強等。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高質量增長的瓶頸。
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仍高于發達國家的8%左右的水平。社會物流成本高企制約了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不利于實體經濟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
記者:對于如何加快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建設,你有何具體建議?
曹鵬:我建議,加大對供應鏈技術創新和數字化升級的支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產業發展為載體,鼓勵各市場主體參與,形成多元化的協同發展機制。
一是加大統籌投入,提升供應鏈基礎設施水平。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改造的支持,指導地方政府制定專項發展規劃,在智能城市、產業集群和鄉村振興領域對供應鏈進行統籌布局。
二是鼓勵供應鏈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等手段,發展軟件、硬件和系統集成“三位一體”的供應鏈技術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用于自身供應鏈技術及外部服務,沉淀基礎研發能力,擴大外溢效應。
三是推動數實融合,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供應鏈技術服務企業。培育壯大具有數智化能力的供應鏈技術服務企業,發揮這類新型實體企業在提升供應鏈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生態圈內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牽引上下游企業精準補鏈、強鏈、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數智化能力,助力構建現代流通體系。
四是鼓勵多主體協同,建設高效社會化供應鏈體系。從供給側、需求側、要素資源、生態體系和發展環境等方面共同發力,實現供應鏈協同高效可持續發展。打通鏈接消費端-企業端-政府端的數據壁壘,以數據整合共享打造供需靈動匹配、業務高效協同、彈性智能的社會化供應網絡。
記者:當前,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已經進入深水區。如何破局?
曹鵬:在新發展時期,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勢在必行。
我建議,加強對國產大規模調度系統及智能裝備技術、“多云多芯多活”產業級國產云計算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發應用的推廣和支持,推動實現國產化“真替真用”,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同時,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和整體升級,通過加強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
目前底層技術和產業場景應用層之間存在差距,需要發展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我建議,漸進式推進國產化“真替真用”,推動供應鏈自主可控,加強對“多云多芯多活”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支持。同時,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和整體升級。
高彈性、高可用,在極端情況下的調度和健壯性,是對供應鏈韌性的極大挑戰。國產化替代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斷應用中,才能不斷自我迭代、提升性能。
漸進式推進國產化“真替真用”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先上云,上線產業級云操作系統;第二步借助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對接各類國產化替代的解決方案,包括硬件、系統和應用,一旦證明方向可行,再持續增加國產化份額,把國產化的整套系統真正用到生產環境里。
如今,有不少企業都在漸進式地進行國產化試點。以京東為例,大規模產業級的“真替真用”已成為現實,京東80%的應用支持在國產化基礎設施上穩定運行。
來源:《中國企業家》
掃碼添加,
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訂閱號
微信服務號
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電話:028-87058883 郵箱:office@CSIDA.net 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二街166號雄川金融中心1棟21層
Copyright ? 2012-2021 四川省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版權所有 備案號:蜀ICP備2020036382號-1 Xml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