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醞釀激勵企業創新政策組合 年內有望陸續出臺
來源: 四川省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日期:2022-04-01 瀏覽:
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發和卡脖子技術攻關在中國公共治理政策體系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而企業的作用也越發不可忽視。因此,如何持續激發企業在創新方面的積極性,提升全社會在研發創新領域的投入水平,就顯得務實而重要。
中國當前正在醞釀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激發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從事創新研發、基礎研究的積極性,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的相關工作。日前,國務院下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明確了各項政策措施的分工,以及出臺的具體時點。
這些政策和措施涉及的中央部委包括: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國防科工局、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等。政策措施涵蓋稅收、科研成果轉化、金融中介服務等多方面,其中,稅收優惠政策有望在2022年6月底前出臺,金融中介服務政策有望在9月底前出臺。
多位受訪企業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反映,對于激勵企業創新的政策,他們最為關心的首先是與稅收有關的政策措施。“目前,針對企業的創新研發,國家給予了一定的稅收支持政策,如果能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支持力度,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的積極性會更高?!币晃淮笮兔駹I制造業企業的高管向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相關政策的制定。首先,中央政府將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其次,中央有關部委正在研究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施稅收優惠;同時,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對企業從事創新研發、基礎研究予以激勵。
該項工作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牽頭,相關部委配合,在全年內穩步持續推進。多位企業界的人士表示,“這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
近年來,中國一直通過稅收政策對企業研發予以鼓勵。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下發99號文件,即《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通過實行提前清繳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的減免稅額約3300億元,已經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此前,在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指出,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就是要把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總體設計,同時按照基礎研究的規律,強化戰略部署。
在談及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要著重做好的工作時,王志剛也專門提到了企業和社會資金的重要性。他表示,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推動中央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加大支持,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記者掌握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已經達到了1696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例已經達到6.09%。
除稅收制度外,金融服務如何支持企業創新,是企業普遍關注的另一要點。對此,中央政府也有考慮,將出臺“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的相關政策。
該項工作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政策措施出臺后,將在全年內穩步推進實施。
近年來,對于企業在基礎研究、創新研發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國家一直十分重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2年主要工作時也明確指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這種重視收到了成效。權威統計數據表明,2021年全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總數約860余項,其中有680余項由企業牽頭,或者有企業參與。
了解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這類項目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由國家牽頭出題或立項,由企業參與,與相關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共同完成;其二是由企業“出題”,或牽頭立項,并以企業為主體參與研究、研發工作。
此前,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王志剛強調,要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提出,并且企業要作為研發的主體。同時也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能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活動中。
權威統計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中,企業占有重要角色,比例已經達到76%。2021年全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全年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國家主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了企業加強創新研發能夠形成的“生態效用”。王志剛在此前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些大企業周圍總是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一起就一些重大領域、重大問題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大挑戰,從科技的維度來切入,提出科技的方法、科技的成果、科技的答案,來支撐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網
微信訂閱號
微信服務號
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電話:028-87058883 郵箱:office@CSIDA.net 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二街166號雄川金融中心1棟21層
Copyright ? 2012-2021 四川省川商創新發展商會 版權所有 備案號:蜀ICP備2020036382號-1 Xml網站地圖